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、文化、教育交往近年越来越频繁,每天都有很多各种的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或有中国代表团参加,翻译市场也随之火爆起来。在北京,翻译行业被称为日进斗金的“金饭碗”,在人才市场需求方面市场缺位比较大。翻译人才中从事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口译人才更是供不应求,需求量非常大。
高层次的翻译人才需求加大
据《京华时报》报道,业内从业人员王先生说,近年来高层次的翻译人才需求加大,相应的高级翻译人才相对比较难找,尤其是交传和口传人才需求日益凸显。根据非官方的从业人员统计,全国同声传译的从业人员数目不超过500人,北京的同传从业人数占到三分之一的比重。
而中国只有北京、上海和广州这三个城市有一定数量的同传,其他城市则非常稀缺。而从翻译领域来看,目前化工、汽车、石油、医疗行业的口译人才十分抢手。
专业口译是最高端的口译,包括法庭口译和会议口译。法庭口译,随着国际诉讼、仲裁事务日益增多,对法庭口译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凸显。法庭口译译员的工作环境比较特殊,对法律知识也有较高要求。会议口译,包括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两种口译技能。从行业特点来讲,交传和同传的区别比较大。交替传译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谈判、会谈、交谈时的现场翻译,各种场合的演讲、讲话或参观访问时的介绍等即席翻译。而在国际研讨会、国际大会、国际组织的年会等各种会议上通常采用同声传译。
进行交替传译时,讲话者每讲几句话或一段话就会停下来,让译员进行翻译。在外事和商务活动中,这种翻译方式主要用在中外领导人、中外商务代表进行会见、会晤、会谈、对话、磋商、谈判、交涉及参观访问等场合。现场翻译时间紧,不给翻译斟酌的时间,这就要求翻译反应快、语言水平高、语言转换能力强。同声传译是指举行国际会议时,在发言人讲话的同时,由译员进行传译。发言人不间断地讲话,译员边听边译。由于会议口译对于翻译人才的素质要求非常高,因此真正优秀的交传和同传人才一直是行业内的“香饽饽”。
行业背景很重要
在很多人眼中,翻译行业是日进斗金的行业。根据了解,在企业从事行政助理兼翻译的人员月薪可以达到6000~8000元,大使馆的翻译人员月薪在8000~1万元,做到非常专业的会议口译,收入可以达到2000元/日,可以达到顶级的同声传译收入在5000元/日,有的甚至达到1万元/日。每年4、5、6、9、10月份是会议的旺季,从事同声传译的工作人员每个月要进行10~15次的会议翻译,淡季会议翻译的数量则在5次左右。
不过,“金饭碗”不是人人都捧得。从事20多年翻译工作,北京新东方翻译项目组负责人杨军对此体会深刻,“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口译,最为重要的不是语言水平而是行业背景。口译在中间传话,如果不具备对会谈领域专业知识、行业背景的了解,是无法做到精确有效。在精通原语和译语的基础上,译者常常要具备一个或多个领域的知识,如航空学、化学、人工智能、力学、会计学、国际法、医学或农学。其次才是双语的熟练,沟通能力极为重要,从职业感觉来讲,翻译需要自律,应该给人一种信赖感而非模式。收入也要经过竞争,百里挑一才能达到。”
从事多年同声传译的王先生说,“一个会议,通常要有两三个同传,15-20分钟轮换一次。翻译过程当中,精神要高度集中,劳动强度非常大。翻译到位的前提是会议前要对背景有大概的了解,翻译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学习。”有多年同传经历的姜浩说:“作为同传,每天都要学习,每个会议都是一个行业领域的商榷,与会人员都是专家、精英,提前需要有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,提前的工作量比较大。”
在翻译领域,口碑极为重要。对于一个想在此领域长期发展的从业人员来讲,口碑就是EVERYTHING。即便是“身经百战”的翻译,每次进行现场口译的时候也有如履薄冰之感,对于从业人员的挑战非常大。同时,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广泛的知识面也是一个翻译所需要具备的,加之行业领域的细分和会议内容外延的扩大,翻译人员还必须有良好的学习能力。
翻译在职培训呈现空白
目前市场上的口译人才很多毕业于国内外语院校,虽然外语专业人数众多,但只有特别优秀的毕业生可以直接做口译。有趣的现象是,市场上不少口译并非来自名校,有的甚至不是外语专业,而是自学成才。对英文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来说,成为口译的捷径是考入商务部、外交部等国家部委的外事部门,或直接进入外企、国企的国际合作渠道,经过短期培训后,从事交传和同传的工作。
有一些培训机构,主要针对学生,教给学生一些翻译的入门法、提供一些行业领域翻译的方法和素材,可以帮助学生省去很多时间去整理这些领域的翻译技巧。而目前翻译领域的在职培训仍然呈现空白局面。在细分的行业领域和日新月异的科技面前,在职的翻译人员十分需要不断充电,需要专家“打包”整理行业翻译信息,研究口译的发展方向和动态,及时进行知识和技能更新换代。